李伟为翠冠梨套上纸袋,防止害虫入侵。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果 通讯员 蒋上志 彭玉洁 易文曦
骄阳似火,蔬果飘香。7月的益阳,田野阡陌纵横交错,新鲜蔬果运往四方,农民的欢声笑语在田野上尽情回荡,我市蔬果产业一片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01.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量498.2万吨,比上年增长1.6%;总产值18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市水果(含园林水果、瓜果类水果)种植面积66.2万亩,比上年增长3.3%;总产量78.5万吨,比上年增长0.4%;总产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6.37%。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由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变
7月正是辣椒成熟的季节。在赫山区衡龙桥镇湘江西村银桥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理事长杨利明看着长势喜人的辣椒乐呵呵地说:“我这辣椒味纯不涩,椒香浓烈且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2012年,杨利明本着“打造名牌产品,彰显地方特色”的思想,聘请湖南农业大学专家进行指导,运用现代栽培技术,经过不断实践探索,精心培育出“魔山壹号辣椒”。如今,他的合作社成为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实习基地,培养了许多农民技术能手;承担了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的多种肥料示范推广和应用实验,并被定为研究院党员实践教育基地。
近年来,我市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引进等合作关系,建成蔬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先后引进20个蔬果新品种、10余项先进技术,新扩建一批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杀虫灯、大中棚设施,打造了现代化加工生产线。全市累计推广优质种苗50万余亩,蔬菜产量提高6.9%。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组建高级农艺师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巡回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去年,接受技术培训的群众达8000余人次。
推动产业化规模化
由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变
这两天,资阳区紫薇村百果园里,前来体验蔬果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果园负责人赵柱湘说:“果园的水果都种在大棚里,选的都是特色品种,比如阳光玫瑰葡萄,我们选的比普通的要甜很多。”
紫薇村百果园占地200余亩,2019年开始筹备,去年开始接待游客。目前,拥有10余种特色蔬果,是市郊较为知名的蔬果生产基地。赵柱湘介绍,百果园的产品除少部分供游客采摘,其余全部供给本地市场。
近年来,我市大力挖掘地方特色蔬菜品种资源,健全蔬菜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体系。全市已建成大中棚设施蔬菜基地6.1万亩,配备喷滴灌设施的蔬菜基地4.4万亩,建成设施蔬菜育苗基地247亩,建有蔬菜存放冷藏库294个、库容15.6万立方米。桃江县先田智慧、赫山区银桥有机蔬菜、赫山区百竹园、资阳区绿蔬源等企业,还试点开展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溯。
同时,全市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小农户与果蔬产业有机衔接,建立和完善“产业联盟+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至目前,全市共培育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404个、蔬菜加工企业99个、蔬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水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培育新农人新业态
蔬果生产基本上是订单生产
“翠冠梨快熟了,到时候记得通知我下单,别让别人拿走了。”“放心,我这里全是按订单生产,肯定不会少了你的。”在南县青树嘴镇福美村,长青百果园生态农庄负责人李伟笑着对客户说。2011年,李伟建立生态农庄,发展蔬果产业。起初因销路不畅,农庄发展缓慢。后来,他转变思路,将产品做精做细,种植奶油南瓜、蟠桃、翠冠梨等特色蔬果品种,在市场上声名鹊起。电商兴起后,他又自学拍摄、剪辑,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今,长青百果园生态农庄除了游客现场采摘,生态农庄的订单农业每年能获利近500万元。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品种集中化和规模化种植,重点发展设施果蔬种植。以农村基层党支部为堡垒,团结带领村内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整体转型,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对接大湾区蔬菜市场,加快大湾区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建设大湾区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同时,我市涌现了一大批依靠电商带货推动农村现代产业发展的能人,全市建成蔬菜电商销售平台51个,年销售蔬菜19.4万吨,各县市区特色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科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